草绿龙蜥

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and Dunn
   

  334  浏览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鼓膜被鳞,有喉褶;鼻鳞与吻鳞间相隔2枚小鳞,鼻鳞与第一上唇鳞间相隔1或2枚小鳞,每侧上唇鳞9-11枚,背侧大鳞排成纵行;尾长不到头体长的两倍(雄蜥偶有超越二倍者);眼眶四周有黑色辐射纹,背侧有一黄色宽纵纹。
形态 全长雄蜥(78+167)mm,雌蜥(78+144) mm。生活时,全身为草绿黄绿色或绿褐色,头背有不规则的深色横纹,眼眶四周有黑色辐射纹,躯干部两侧各有 一条镶黑边的鲜黄色宽纵纹,雌蜥纵纹较细窄,背正脊有5至7条浅色窄横纹分隔成不甚规则的深色横斑,尾部有15-20条浅色窄横纹。雄蜥头腹面褐色,喉囊绿色,雌蜥头腹面白色有深色纵纹或网纹。躯干腹面黄白色至黄褐色;四肢背面被以深浅相间的横纹。头较窄长,头长为头宽的一倍半左右,吻宽而低,吻棱与上睫脊相连续形成明显的 棱;鼻孔位于卵圆形鼻鳞上;鼻鳞与吻鳞间相隔两枚小鳞,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间相隔 一或二枚小鳞;头背鳞片大小不等,均具棱;吻背面正中有四枚扩大的圆锥形鳞片组成的棱脊,其后有两列不规则的大鳞向后延伸几达眼后角,二者间相隔四或五枚鳞片。鼓膜不显。枕部有一簇大鳞;上唇鳞9-11枚,第七枚位于眼正下方,眼眶与上唇鳞之间相隔两行棱鳞;下唇鳞10-11枚,个别一侧为9或12枚,眼眶后缘与鼓膜上方之间有五枚大鳞,鼓膜上方有少数刺状鳞,颈鬣由侧扁的鳞片组成,与锯齿状背鬣相连续。雄蜥颈鬣较发达,由7-11枚鳞片组成,雌蜥颈鬣较低矮,由6-10枚鳞片组成。肩褶发达,褶部鳞片小而具棱,略呈覆瓦状排列;背鳞大小不一致,明显具棱,呈覆瓦状排列,上背棱尖向后上方,体侧棱尖向后下方,背侧大鳞略呈纵行排列。腹鳞及喉鳞均明显起棱,棱端向后尖出;喉褶发达,该部被小鳞。雄蜥生殖季节有三角形的喉囊。四肢被以强棱鳞,胫长与头宽约相等,第Ⅲ,Ⅳ指几等长,第Ⅳ趾长于第Ⅲ趾短于胫长。后肢贴体前伸时最长趾端达鼓膜与眼之间。

生物学

生物学资料 栖息于山区,常见于山坡稀疏灌丛及杂草丛间,河滩地或玉米地草丛中,亦见于山路边或公路旁杂草间,房屋围墙上或菜地边。受惊扰则逃人石缝、墙洞或乱石堆中。活动环境向阳而干燥,为干热河谷地带的优势种。在湖北均县标本采自350-390m,在四川沪定采自1250-1450m,茂县采自1500m,丹巴县采自1700m,乡城前进乡采自3000-3200m;在云南丽江采自1980-2835m;在西藏芒康标本采自2500m,昌都采自3300-3450m。从5月2日至10月27日在野外均获得生活的草绿龙蜥 晴天10-20时出来活动,而以午后天气炎热时数量最多。曾在气温18-27℃时发现其活动。以昆虫为食。7月间产卵6枚左右,卵呈乳白色椭圆形,卵径9mm*17.5mm。8月中旬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边发现当年生仔蜥较多。
垂直分布:350-3450m。

生境信息

栖息于山区,常见于山坡稀疏灌丛及杂草丛间,河滩地或玉米地草丛中,亦见于山路边或公路旁杂草间,房屋围墙上或菜地边。受惊扰则逃人石缝、墙洞或乱石堆中。活动环境向阳而干燥,为干热河谷地带的优势种。

国内分布

大致分布于东经97o-111o,北纬26o40′- 30o20′之间的地区。湖北(均县)、四川(攀枝花市、青川、平武、广元、石棉、阿坝、南坪、茂县、汶川、理县、沪定、丹巴、乡城、巴塘、西昌、米易、盐边、盐源、木里、冕宁、甘洛)、云南(丽江、德钦、维西)、西藏(昌都、芒康)、甘肃(武都、康县、文县)。

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将生活之草绿龙蜥剖腹去内脏干燥全体入药,有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瘿瘤、瘰病、结核等症,用量一只(中国药用动物志,1983: 306)。

经济用途

经济意义 将生活之草绿龙蜥剖腹去内脏干燥全体入药,有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瘿瘤、瘰病、结核等症,用量一只(中国药用动物志,1983: 306)。

分类讨论

查看标本 四川泸定22 ♂♂ (CIB80 II 0308, 80 II 0323, 80 II 0333, 80 II 0358, 80II 0478, 80 II 0492, 80 II 0500、80 II 0510, 80 II 0516, 80 II 0528、80 II 0538、80 II 0540、西1063、西1069、西1076-78、西1104-05、西1108、西1124-1125) 20♀(CIB80 II 0318, 80 II 0324, 80 II 0351、80 II 0382、80 II 0384、80 II 0392 、 80 II 0405、 80 II 0427, 80 II 0431, 80 II 0630、西1066、西1071、西1074、西1099、西1111、西1115、西1123、西1127-28、西1130),汉川1♂(CIB595053) 3♀♀(CIB595055,595229, CIB595234),南坪1♀(CIB西 1281),汶川至理县沿途10♂♂(CIB1377-78, 1381-82, 1386-87, 1393, 1521, 1524, 1530) 7♀♀(CIB1401, 1405, 1409,1413, 1485, 1489, 1530)。共计33雄31雌。
每侧上颌齿15或16枚。
核型资料:草绿蜥的染色体数目2n = 34。二倍体细胞均含12条大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2条微小染色体,两种染色体之间界限清楚,互不混淆(王喜忠等,1987:9)。